被“抽烟”现象研究
.jpg)
二手烟又称环境烟草烟雾,是指由吸烟者吸烟时呼出的主流烟,及由烟草产品燃烧时释放出的支流烟结合而成的一种混合烟草烟雾 。
研究显示,一手烟和二手烟同样能导致多重致命疾病,如心脏病及癌症等,两者皆含有超过四千种有害化学物质及五十多种致癌物。支流烟中部分毒素的浓度,如一氧化碳、亚莫尼亚、苯及碳氢化合物等,甚至比主流烟更高。早于1992年,二手烟已被美国环境保护局定为一级致癌物,即并无安全标准。
二手烟对身体的影响,最明显是对眼睛及呼吸系统的刺激:引起眼部不适,喉咙痛或咳嗽等症状。然而二手烟的害处其实远不止于此,多项
研究显示二手烟可以导致以下各种致命疾病,如癌症、心脏病及循环系统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流产等。
一、 被调查者的群体特征
1、年龄
.jpg)
此次
调查的参与者中,有52%的被调查者是在18-25岁之间,其中18岁以下的占7%,26岁-45岁的占38%,45岁以上占3%。
2、性别
.jpg)
参与本次
调研中,女性占大部分,为67%,女性占比为33%。可见女性对二手烟现象更为关注,在显示生活中,女性抽烟的占比非常小,但是“被抽烟”的现象很普及。
二、 对“被吸烟”现象的评价
1、 是否有抽烟
.jpg)
2、 是否知道世界无烟日具体时间
.jpg)
图
2.2:是否知道世界无烟日时间 数据来源:51调查网
世界无烟日为每年公历5月31日。对于世界无烟日的具体日期,64%的被访者表示知道,36%被访者不清楚。
3、 是否经常被迫吸二手烟
.jpg)
图
2.3:是否经常被迫吸二手烟 数据来源:51调查网
此次
调查的参与者中,59%的非抽烟者表示在生活工作中“经常被迫吸二手烟”,36%的非抽烟者表示偶尔被迫吸二手烟,仅5%的非抽烟者表示从不抽二手烟。
4、 是否知道二手烟的危害
.jpg)
图
2.4:是否知道二手烟的危害 数据来源:51调查网
参与本次
调研中,92%的非抽烟者表示知道二手烟的严重危害,6%的非抽烟者表示不太清楚,仅2%的非抽烟者表示不清楚。可见,虽然大部分非抽烟者清楚二手烟的危害,可是还是无奈的被置身于二手烟环境中。
5、 是否介意他人在公共场所抽烟
.jpg)
图
2.5:是否介意他人在公共场所抽烟 数据来源:51调查网
参与本次
调研中,61%的非抽烟者表示非常反感他人在公共场所抽烟,33%的非抽烟者表示有点介意他人在公共场所抽烟,6%的非抽烟者表示无所谓。
6、 对于在公共场所抽烟者如何应付
.jpg)
图
2.6:如何应付公共场所抽烟者 数据来源:51调查网
参与本次
调研中,绝大部分非抽烟者在碰见公共场所抽烟情况下会远离吸烟者(77%),9%的人会默默忍受,2%的人会主动制止,12%的人会偶尔制止。
7、 经常在哪些场合被迫抽二手烟
餐馆
|
61%
|
网吧
|
47%
|
快餐店
|
30%
|
机场,汽车站
|
29%
|
游戏机室
|
19%
|
机关,企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
|
16%
|
咖啡厅
|
13%
|
商场
|
11%
|
银行、证券机构网点
|
5%
|
电影院
|
5%
|
医院,诊所
|
4%
|
体育馆
|
3%
|
音乐厅
|
2%
|
行政服务中心
|
2%
|
餐馆、网吧、快餐店、机场、汽车站、游戏机室、机关/企/事业单位办公场所、咖啡厅、商场等场所是二手烟现象最为频繁的一些场所。
8、 是否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
.jpg)
图
2.8:是否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数据来源:51调查网
此次
调查的参与者中,绝大部分非抽烟者表示支持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,2%的非抽烟者不支持,5%的非抽烟者表示无所谓。
9、 对5月1日实施的公共场所禁烟效果评价
.jpg)
图
2.9:公共场所禁烟是否有效 数据来源:51调查网
对于5月1日实施的公共场所禁烟规定,82%的非抽烟者表示没有什么效果、依然有人在公共场所抽烟,仅18%的非抽烟者表示起到一定的效果,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少了。
10、 应该如何杜绝二手烟
.jpg)
调查研究表明,45%的非抽烟者认为应该通过法律来减少公共场合抽烟,34%的非抽烟者认为要提高烟民素质,自觉不在公共场合抽烟,9%的非抽烟者认为应该通过宣传二手烟危害来减少公共场所抽烟现象。
三、总结
总之,抽烟本身是每个公民的自选权利,但是,当抽烟危害到其他人的时候,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自我享受的事情。不断提高烟民自身的素质,完善相应法律制度以及加大宣传力度,多方面着手才能在公共场所抽烟的杜绝上起到效果。